生活这个草台班子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台上的人愚蠢得有些不可思议了,居然喜欢上了他。
他想到今早喝得那盒奶,胃里一抽,顿时有些反胃。
反胃感来的太突然,他忍不住埋头整理自己的袖子来转移注意力,淡淡摇头:“我的头发用吹风机吹容易毛躁。”
柔软的袖口扯到头怎样也扯不动了,严丝合缝盖住了手腕和半边手背,他站起身,绕过乔洲,独自往厨房走。
“不想做算了。”
然而在与人擦肩而过时,旁边的人却忽然动了下,大着胆子往他的手腕碰去:“你别走啊。”
裴秋反射性往回缩手,用侧过身的动作来遮掩刻意的躲避,没让他碰着。
伸出去的手又被收了回来,乔洲没在意,因为他发现了另一件更紧要的事,裴秋站在他的眼前,目光却从他的身上擦了一下就移到别处了。
他蹙起两道秀气的眉毛,肯定地说:“你生气了。因为我不去做饭?还是因为吹头发的事情?”
说完后见裴秋脸上懒倦仍然没什么波动,有点精神不济的样子,他记起来裴秋心理内耗严重,有心想听听他的想法:“有代沟就沟通嘛,我又不是学心理专业,读不懂微表情。什么事也不说没有人会知道你脑子里想什么。”
裴秋总算把目光移到了乔洲的身上。
这番话让他想起了余浩博,似乎也说过类似的话,不过余浩博说话配得上身份和立场,乔洲却没有一星半点的立场。
反而愈发让他深恶痛绝。
厌恶情绪达到顶峰,勾动起心脏深处偏执阴暗的仇恨,那股仇恨从心脏攻向控制着理智的大脑,语言便化成了带血的利刃:“说了有什么用!?总有人叫你闭嘴!”
裴秋不叫裴秋,原名叫裴谙秋。
从生命发源即最原始的胚胎讲起,他和很多人都不同,来历不同,成长经历不同,最终的归宿也不尽相同。
归宿不提,单是来历十分有十二分的独特。
于他而言,没有双亲并非一种缺憾,也并非家庭的破碎。如果说,父亲是所谓家庭的“避风港”,那裴秋的母亲裴叶春,既可以充当海水中阻浪的舷,又可以充当避风的港湾。
裴叶春年轻时不乏追求者,气质里的温雅简直与裴秋骨子里如出一辙,但在柔情之余却不及裴秋的锋芒。
她身上常年搭着件暖色连衣裙,不管是出门上班亦或是下楼取快递,总是习惯在梳妆镜前捯饬自己,拿出卷发棒烫出一头温柔又大方的波浪卷。
没有生下裴秋之前,裴叶春心中有三大爱,爱美,爱读书,也爱自由。
或许是书里的观点打动了裴叶春,也或许是她天性喜爱无拘无束。“去父留子”这一思想观念还没来得及受新时代年轻女性追捧时,就已经深扎在裴叶春的心里——不愿被婚姻“枷锁”束缚,却又渴望成为一个母亲。
抛到面前的橄榄枝一一被她决然无视掉了,在即将步入而立时,冲破他人的疑目,去了某私立机构申请了精子库,并人工授精成功怀上了一个生命。
这一过程固然艰难,毕竟有话说,穷则不婚不育,达则去父留子。她虽然如愿得偿有了自己的骨肉,却没有大富大贵的钞能力。在重金申请了精子库之后的几年里,吃穿用度日子过得有几分拮据。
不过条件再不富裕,付诸在养育和教育汪洋里的爱子心切之情,却让她在有限条件中,力所能及给予了裴秋最好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她时常安慰小时候委屈着要爸爸的裴秋,拥有幸福健康的生活要比父母双全更为重要。
这所谓的幸福健康也体现在她对事物独到的见解上。
她想当妈妈的宿愿恐怕有一半是想把自己脑子里的那一套育子方式实践在自己怀胎十月生下来的孩子身上,即使她的某些教育理念和她“去父留子”这种逆传统生育的观念一样受人非议。
在裴秋上小学的年纪,三观像个蜗牛长触角上的眼柄一般开始在摸索中审视着外界,裴叶春把握住这段黄金时期,给他树立了一种与孔融让梨截然相反的人生态度。
发了工资后的裴叶春经常会为他买幼时最喜欢吃的布朗尼欧包。
圆鼓鼓的面包被他掰成两瓣,正要往嘴里塞时,那边伏在桌案拿着笔涂涂改改些草稿图的裴叶春见到这一幕,会忽然开口告诉他妈妈也想吃面包,并询问他准备将手中大的面包还是小的面包分享给妈妈。而当裴秋犹豫两秒将小的一半递给裴叶春时,裴叶春又会笑着摸摸他的头,赞许道:“小秋真棒,你的做法不等同于自私。记住了,分享是把你不必要的、多余的分享给他人,而不是你本身就需要的,从而委屈了自己。”
爱人前先爱己,这是裴叶春给他灌输了许多年的思想。
他也一直努力奉行裴叶春的教育理念,朝着她给出的方向前进,不过直到17岁那年,天上淋了一场大雨。
那雨势太大了,树枝和木叶轻而易举被狂风骤雨击垮了,他被困在雨里,无处可藏,无路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