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好,下次再给你送去。”
甄二嫂过年时就给她送了些煎饼过来,说是她找人烙的,那煎饼味道不错,亲戚来往没别的,就是吃吃喝喝,你家有好东西给我一点,我家有送点给你,来来往往的,人情味不就有了吗?
甄二嫂刚走,孟招弟和程素就拿着书过来了。
微风徐徐,春光之下,两个女孩沉浸于对知识的探讨中,神色从容却执着,有种令人心动的美。
“婶奶奶,我们有道题不会,程素说选c,但我认为应该选b。”孟招弟说。
这是一道英文语法题,甄臻上初中时经常做,也是印象深刻,看一眼就给她们讲解了一下。
“招弟是对的。”甄臻笑道。
程素抿了抿唇,“招弟进步很大,我再不努力就要被她赶上了。”
“胡说八道,明明你比我强很多,还说自己不努力。咱们下地干活休息时,你都拿着书啃,这种精神让我自愧不如。”
孟招弟很有危机感,她本来就比程素落后很多,哪怕很努力也只能跟程素持平,想要超越真是太难了。
这俩人之间的竞争一直是良性的,甄臻也乐于看着她们携手进步,她笑道:
“以后要是有机会考大学,你们的对手是全国的初高中生,是被压抑了很多年,却一直没有考大学机会的人。你们应该知道被困在黑暗之中的人,一旦窥测到天光,是多么可怕,跟这群人竞争,你们的压力可不小。”
可能是因为甄臻经常说高考的事,孟招弟和程素都觉得高考一定会恢复的。
听完甄臻的话,俩人更有危机感了。
孟招弟回去时还从这边拿了几截没用完的蜡烛,甄臻叮嘱她要注意眼睛,也就没说别的了。
今年不仅是甄臻没怎么去黑市,赵美兰和她男人也保守了不少。
他俩本来还想偷偷干的,结果她男人掐指一算,这位甄大姐已经好久没去县城找他们了。
以甄大姐的做事风格,估计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俩人瞎琢磨,决定先观望着,等甄大姐重出江湖再一起干。
这些事,甄臻是不知道的,她纯粹是懒了一阵子。
她现在手头也有不少钱了,公账上有一万三不提,自己的小金库里也有个两三千了,更别提金镯子、簪子、瓷碗之类的古董了。
这年头钱看着不多,但挺耐用的,几千块钱够她活十几年了。
如今也没有商品房的概念,想大批量买房收租是不行的,否则她肯定会把所有钱都换成房子,靠收租养老。
五月份孟丽就托人带消息来了,说她生了个6斤8两的女孩,母女平安。
孟大嫂不是一般高兴,早早就帮着做喜蛋了。
她这闺女婚事上让人不省心,好在二婚后就一路顺畅,想儿子来了两个儿子,想女儿就来女儿,如今两儿一女,夫妻俩事业都在往上走。
年初蒋东平也升了工资,还有曹家父母帮着看孩子,这日子过得不比谁好?
如今孟大嫂都不把老周家看在眼里了,也就偶尔得意道:
“他老周家骗了人供销社的女孩嫁过去,可是有什么用?儿子不能生,儿媳再厉害也不能凭空生出个孩子来。”
甄臻笑道:“孟丽情况还好吧?”
“好着呢,我还总嫌她肚子小,没想到生出来的孩子不算瘦。”
孟大嫂也是老思想,觉得产妇养胖点孩子才能有肉,她总叫孟丽好好补补,孟丽一直没听,到生产也才一百二十多斤,实在是过于苗条了。
孟大嫂总担心她这一胎不顺利,生出来的孩子不好养活。
其实孟丽也是听了甄臻的话,她两胎离得太近了,虽然年轻,可对身体而言是个不小的负担。
甄臻就叫她别把自己吃太胖,瘦一点好恢复,激素什么也不至于乱掉。
孟丽没别的优点,可就是听话,谁比她过得好她就愿意听人家的。
她婶子别的不说,这身材这长相这皮肤那真是没得挑。
上次婶子去县城看她,她同事还说,这婶子怕是从大城市来的,农村怎么养的出这样的人。
孟丽生大宝二宝后,按照她婶子说的方法,混合喂养,产妇和宝宝都没受太大罪,孩子照样养的奶胖奶胖的。
没给孩子睡扁头,这孩子的五官果真比其他孩子立体些,人也看着机灵。
不像睡扁头的孩子,总有些憨厚面相。
孟丽就觉得她婶子果然是过来人,比她娘和两个嫂子都厉害,再加上曹家姐姐打电话过来时也认同了她婶子的观念,说大城市的产妇都不会养太胖,吃太胖孩子不好生意。
孟丽就坚定不移地按她婶子说的,少吃面食少喝玉米稀饭,粗粮和肉可以吃,但不能太油腻,夏天西瓜要少吃,苹果橘子就可以吃点了。
不过这年头食品没有后世丰富,也就做不到那么严格了。
甄臻去看孟丽时就觉得她做的挺不错的,生完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