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那动静,像有千军万马疾驰而过。
&esp;&esp;二人对视一眼,循着动静爬上身旁的小山头,伏低身子往下看去。
&esp;&esp;暗夜中,一支穿着古怪军装的骑兵连火把也没打,摸黑前行,山路崎岖,竟一眼看不到队伍的尾巴,但这身打扮绝非大越的军队。
&esp;&esp;而他们前行的方向,赫然是长寿郡!
&esp;&esp;第95章
&esp;&esp;围城(上)(二合一) “我要是生在上……
&esp;&esp;正午时分,沈京墨挎着一只小竹篮,从卫府去往北城门。
&esp;&esp;一路上,原本热闹的店铺全都关门闭户,几个粮仓下满是巡防的卫府兵士,粮仓不远处搭了粥棚,城中百姓正排着队去领一碗没几口米的清粥。
&esp;&esp;排队的人群里无人说话,施粥的人也没有出声,人人面无表情,仿佛已经失去了恐惧和发愁的力气。
&esp;&esp;走过粥棚不远,沈京墨看见一个蓬头垢面的女人正把一碗清粥往嘴里灌,身边的孩子抱着个空碗,眼巴巴地看着女人的碗,不停地咽着口水。
&esp;&esp;女人把上面清水一样的汤喝完了,剩下半碗混着几粒米的稀粥,她递给了蹲在身边的孩子。
&esp;&esp;孩子高兴地端起碗来,呼噜呼噜一口气都喝完了,咂咂嘴,舔舔碗边的米糊,小声道:“娘,我还饿……”
&esp;&esp;女人同样没吃饱,可她手里已经没有别的吃食,刚刚领来的两碗粥是他们一整天的口粮,她只喝了些米汤,如今饿得眼前发黑。
&esp;&esp;她只能把孩子抱进怀里摇晃起来,边摇晃边低声说:“乖,睡吧啊,睡着就不饿了。”
&esp;&esp;沈京墨远远看见这一幕,只觉得心酸不已。
&esp;&esp;可她篮中也只有从卫府伙房领来的两碗清粥和两个馒头,这是他们夫妻二人的一天的口粮。
&esp;&esp;算算日子,今天已经是南羌人围城的第二十三天了。
&esp;&esp;二十三天前,她和陈君迁在城外山上发现了南羌军队。那里距离长寿郡更近,他们只有一匹马,只好先趁夜疾行回长寿郡报信,再派人去通知周围的村子。
&esp;&esp;孟沧听说南羌大军真来了的时候,吓得脸都白了,当即派出探马去查探敌情,可第二天一早,探马四分五裂的尸体就被扔到了北城门下。
&esp;&esp;城外是黑压压的南羌军队,一眼望去,少说也有好几万人。
&esp;&esp;而长寿郡里只有两千卫府兵,经过二十多天守城,都不知剩下的还有没有一千个。
&esp;&esp;孟沧不知傅修远的大军去永寿郡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怎么会让这么多人的一支军队绕过大军直逼长寿郡城下。他一连派了十几个人去往永寿郡给大军送信,请求傅修远调派兵马回来解围,可都石沉大海。
&esp;&esp;直到今天,他们也不知道援军何时会来,但城中的粮食就要见底了。
&esp;&esp;南羌围城的第十天,家家户户的粮食就吃完了。百姓没了粮吃就会闹事,孟沧害怕万寿郡暴民四起砍杀郡守的事在长寿郡上演,当即让人开仓放粮。
&esp;&esp;但长寿郡中有近万军民,就算粮仓再满,也终有放空的一日。
&esp;&esp;于是从第十七天起,城中百姓每人每天只能领到一碗清粥勉强充饥,要是有人敢多拿偷拿,只要被发现,便会当场斩杀。
&esp;&esp;刚刚被围城时,城中还能听见鸡鸣犬吠声。半个多月过去,城里已经是一片死寂,就连吱吱叫的老鼠都被人吃光了。
&esp;&esp;现如今,也只有守城的卫府士兵才能每日多一个馒头用来补充体力。可一个馒头哪里能够呢?
&esp;&esp;沈京墨的手探进了篮子,摸到一个有些凉了的馒头,想要送给那对母子。
&esp;&esp;可这城里何止这一对挨饿的母子。
&esp;&esp;这些天陈君迁日夜守在城门上,每到白天敌军来攻城,他就要经历好一番厮杀,有几次等敌军退去,他干脆累得站不起来,躺在城楼上便昏睡了过去。
&esp;&esp;体力消耗那么大,她便把每日的馒头都留给他,可是以往每顿能吃三个菜饽饽的人,一天只吃两个馒头哪里能饱?若是她再分出去一个,他今天又要饿着肚子守城门。
&esp;&esp;沈京墨看着那对母子,再看看身后面黄肌瘦排队领粥的百姓,狠心转过了脸,脚步匆匆地往城门走,给陈君迁送饭去。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