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合适年龄的女孩儿,起初的时候,大家对女子上学堂是有抵触的,但尼山书院院长的女儿,再加上一些小小的推波助澜,总有几个愿意吃螃蟹。
&esp;&esp;有些男子不愿意女子读书,总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为防止有人刻意为难,一开始教学中就有女戒女则等等。
&esp;&esp;思央创办的女学起初是很艰难的,这个世道,多数的男子还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女子读书抱有很大的敌意,有的甚至认为女子不配读书识字。
&esp;&esp;真正让女学立起来是在创办的第二年,此时被传到了朝堂引发了争论,此事思央早早的联系了路秉章等一些人,借由他们之手,风声传到了后宫。
&esp;&esp;当今皇上甚是宠爱皇后,皇后端庄大方,世家女饱读诗书,又识大体,听闻女学后表示了很大的兴趣,还把思央给召进宫内,一番交谈后,两人有一种相识恨晚的架势。
&esp;&esp;没多久,皇上下旨,女学正式立足。
&esp;&esp;算了,别说我了,说点别的。思央摆摆手道。
&esp;&esp;路秉章这几年政绩不错,回京述职便带着如意和小宝来尼山书院看望丁夫子和丁师母,同时也和思央叙叙旧,京城那边还没安顿好,如意又怀孕了,就先让如意和小宝在书院住下,等到他那边妥当了再来接人。
&esp;&esp;如意摇摇头,看她实在是烦心也就不提了,转而说起别的事情来。
&esp;&esp;说起一事你知不知道?
&esp;&esp;嗯?
&esp;&esp;如意道:祝英台和梁山伯成亲了。
&esp;&esp;哦?思央坐直了,来了点兴趣:他们折腾了这么久,终于决定在一起了?
&esp;&esp;是呀,他们啊,真的是一对孽缘。如意直点头。
&esp;&esp;三年前,梁山伯为报杀父之仇状告祝公远,让他边境流放三千里,后来据说在途中就重病缠身死了,这回两家是结了死仇,两人是怎么也不可能在一起的了。
&esp;&esp;还不是因为祝英台的那个混账哥哥。如意说来也来气:祝英台当初就不应该顶替她哥哥考功名。
&esp;&esp;怎么说?思央这几年都不关注梁祝二人,自然也不知道其他后续了。
&esp;&esp;如意满脸气愤:祝威根本不是个好官,当个县令鱼肉乡里,就被撸了官职。
&esp;&esp;撸了官职的祝威回家去继续做少爷,他爹死了,家产都是他的,明明是自己做官不称职,偏偏把错怪在了祝英台的身上,又说他爹的死就是因为祝英台把梁山伯引狼入室,对祝英台很是不好。
&esp;&esp;祝英台的娘从她爹出事身体一如不如一日,也管不了祝威,而祝威好吃懒做,不善经营,家中生意做坏了,田产也被变卖了,最后还要把祝英台嫁给别的员外家做小妾。
&esp;&esp;祝英台的性子旁人也是清楚的,她逃了,逃去找梁山伯。
&esp;&esp;梁山伯对她余情未了,看到她如此境地很是心疼,就留下她,祝威找来后,两人经历了一些磨难后,梁山伯的母亲终是放下心结,接受了祝英台。
&esp;&esp;而祝英台的娘也拼着最后一口气,阻止了祝威继续作恶,让两人成亲。
&esp;&esp;英台的娘去世了,但是祝威还在,以后希望他们能好好的。如意担心道:就怕祝威还会去找英台的麻烦。
&esp;&esp;思央听完后心情挺复杂,没有了马文才,梁祝还是困难重重,不过现在好歹是在一起了:梁山伯好歹也是个官,祝威不敢太放肆的,也就是他自己老好人下不去手,祝英台挺聪明的,她会知道怎么做。
&esp;&esp;你说的对。如意叹口气,看了思央一眼,却是道:他们两个都能在一起,那你和他呢?
&esp;&esp;思央不解:我?
&esp;&esp;如意瞪她一眼:别装了,都三年了难道马文才没有寄信回来。
&esp;&esp;还,真的没有。
&esp;&esp;我听路哥说,马文才在边关好像在带兵打仗。
&esp;&esp;思央站了起来,望着湖面,轻笑了笑,笑意不达眼底: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和他三年前就
&esp;&esp;就怎样?如意不依不饶。
&esp;&esp;思央转过来无奈道:从来就没有开始过,又何谈有什么以后。
&esp;&esp;如意只觉得可惜,她不想相信,但思央的表情很认真。
&esp;&esp;老师,老师
&esp;&esp;一名十多岁的少女跑到这边,思央认出来,那是她女学内的学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