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宋朝与其说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如说是皇权和地方宗族共治天下。”
&esp;&esp;“如果不是经历了元末乱世,士绅宗族的势力会比现在更大。”
&esp;&esp;朱元璋眉头紧皱,他很不喜欢这种局面,但又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esp;&esp;朱雄英却发现了这话里的玄机,就问道:
&esp;&esp;“为何是从唐朝开始的?唐朝之前朝廷能管理到县以下吗?”
&esp;&esp;朱元璋愣了一下,是啊,为何会分成两段?莫非唐朝之前不一样?
&esp;&esp;陈景恪颔首道:“准确来说,是从贞观时期,朝廷开始收缩在县以下的权力。”
&esp;&esp;“等到唐中晚期,朝廷对县以下的治理已经接近丧失。”
&esp;&esp;“到了宋朝建立,朝廷的势力彻底退缩至县一级。”
&esp;&esp;“县之下,成了士绅宗族的天下。”
&esp;&esp;“虽说王安石采用了保甲法等制度,但也已经无力扭转大局。”
&esp;&esp;朱元璋见他真的有研究,连忙问道:
&esp;&esp;“来,给咱仔细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esp;&esp;“唐太宗也是一代明君,为何要做出如此不理智之事?”
&esp;&esp;朱雄英心道,熟悉的环节来了,陈老师课堂开课了。
&esp;&esp;陈景恪先是思考了一会儿,梳理整条知识线,然后才开口说道:
&esp;&esp;“咱们先说说唐朝之前,朝廷是如何管理县以下百姓的。”
&esp;&esp;“其实很简单,朝廷在乡、亭一级设立了衙门,由中央任命官员担任。”
&esp;&esp;“乡啬夫,就相当于是一乡之长。十里为亭,设一亭长。”
&esp;&esp;“权力来自于谁,就听谁的话。”
&esp;&esp;“不论是乡啬夫还是亭长,皆有朝廷任命,拿的是朝廷俸禄,升迁也由朝廷决定。”
&esp;&esp;“所以他们自然是听从朝廷命令的。”
&esp;&esp;“他们的存在,可以有效的分宗族之权。”
&esp;&esp;当然,还有配套措施。
&esp;&esp;就以秦汉魏晋为例,乡村干部多的令人瞠目结舌。
&esp;&esp;乡里的官吏包括乡啬夫、乡佐、乡三老、乡干、乡司、游徼、里正、里胥、里尉、里魁、里治中、里父老、里祭酒、里祭尊、里长史、社长、亭长、鼓史等。
&esp;&esp;还有邻长、伍长这种村小组一级的干部。
&esp;&esp;朱雄英听的咋舌不已,这官吏也太多了吧。
&esp;&esp;朱元璋也听的头皮发麻:“竟然要养活如此多的官吏,百姓的日子有多苦,可想而知。”
&esp;&esp;陈景恪顺着他的话说道:“唐太宗的想法一如陛下,他也认为如此多的官吏太过臃肿,就下令裁员。”
&esp;&esp;“但可惜的是,他裁错了对象。”
&esp;&esp;“像是里魁、里治中、里父老、里祭酒、里祭尊等,确实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esp;&esp;“但乡啬夫替朝廷掌管一乡的政务,游徼和里尉负责乡的治安和防盗,是很有必要存在的。”
&esp;&esp;“而且他们也相当于是朝廷的手臂,替朝廷管理一方。”
&esp;&esp;“唐太宗把他们也一起裁掉了,只保留了里长等小吏。”
&esp;&esp;“可惜这些小吏并不是朝廷任命的,而是地方推举出来的。”
&esp;&esp;“士绅宗族会推举谁,可想而知。”
&esp;&esp;“所以,从那时开始,朝廷就逐渐失去了对县以下的掌控。”
&esp;&esp;朱元璋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似乎得到了什么启发。
&esp;&esp;朱雄英则是满脸遗憾的道:“没想到,英明如唐太宗,也会犯下这样的错误。”
&esp;&esp;陈景恪摇摇头道:“也不能全怪他,当时管理人口的方法很细致。”
&esp;&esp;“就算他裁撤了这么多官吏,在大唐前百年,都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esp;&esp;“大唐朝廷依然能有效管控乡村,真正出现问题,还要等到唐朝中晚期。”
&esp;&esp;朱雄英惊讶的道:“为何?难道他有别的方法,打击士绅和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