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sp;尤其是看到功勋的特权,更是打心底里不高兴。
&esp;&esp;一群丘八,竟然也敢和我们相提并论?
&esp;&esp;不行……
&esp;&esp;额,先不急着反对,看看政改方案再说。
&esp;&esp;然后……
&esp;&esp;涨俸?
&esp;&esp;还是翻着倍往上涨?
&esp;&esp;最多的八九品官直接涨五倍?
&esp;&esp;上一级在下一级的基础上涨五成?
&esp;&esp;这么多钱,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花了。
&esp;&esp;皇上你知道这些年我们是怎么过的吗?
&esp;&esp;不不不,是皇上你终于想通了
&esp;&esp;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皇恩浩荡啊。
&esp;&esp;过了好一会儿,众人才从涨薪的喜悦中恢复过来。
&esp;&esp;继续往下看。
&esp;&esp;设立乡衙?
&esp;&esp;一次增加一万多命官职务,还有数倍于此的吏员。
&esp;&esp;群臣很快就冷静下来。
&esp;&esp;大手笔啊。
&esp;&esp;难怪……难怪之前那些大佬都说,谁敢反对这次改革,谁就会被天下读书人戳脊梁骨。
&esp;&esp;只能说,大佬们还是保守了。
&esp;&esp;这谁要是敢反对,能不能活过第二天都不好说。
&esp;&esp;至于军改?
&esp;&esp;算了,通过吧。
&esp;&esp;其实大家都明白,这就是一场赤裸裸的利益交换。
&esp;&esp;皇帝主持下的,军方和文臣之间的利益交换。
&esp;&esp;总体来说,军方获利要大一点。
&esp;&esp;从之前的低文官一头,变成了现在的并驾齐驱。
&esp;&esp;但对于文官集团来说,也不是不能接受。
&esp;&esp;毕竟,新法规定:
&esp;&esp;募兵权在兵部,筹集军需粮草的权力,也在兵部。
&esp;&esp;军械制造的权力,给了工部。
&esp;&esp;军功的审核权在兵部手里,授勋权在礼部手里。
&esp;&esp;而不论是兵部工部还是礼部,都是文官的地盘。
&esp;&esp;总体上来说,文官集团还是能稍稍卡一下军方的脖子的。
&esp;&esp;朱元璋这么做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限制军方的权力。
&esp;&esp;没办法,中晚唐和五代十国时期,军方太能闹杀人杀的太狠。
&esp;&esp;把所有人都杀怕了。
&esp;&esp;军队就是一头猛兽,用好了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用不好就会反噬。
&esp;&esp;必须要套上枷锁。
&esp;&esp;而兵源和后勤,就是最有力的枷锁。
&esp;&esp;能确保军方不会失控。
&esp;&esp;总之,对这个改革方案,文武双方都很满意。
&esp;&esp;朱元璋趁机下令,让徐达负责军改,让李善长负责政改。
&esp;&esp;并令各部门全力配合他们开展工作。
&esp;&esp;俩人也是老战友了,之前就多次配合。
&esp;&esp;且一个军方第一人,一个文官第一人,大家都服气。
&esp;&esp;这个任命没有受到任何阻挠。
&esp;&esp;退朝后,具体的改革方案公布,天下沸腾。
&esp;&esp;军方从将领到士兵,都放下了最后的担忧。
&esp;&esp;将领们开始期待,自己会被授予什么样的功勋。
&esp;&esp;普通士兵则开始关注,自己的家人会被分到什么地方,能不能在乡衙门得个职务。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