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谁会不喜欢?
&esp;&esp;这么好的媳妇,竟然便宜朱雄英了,难受。
&esp;&esp;但凡我再年轻个岁,怎么都轮不到他。
&esp;&esp;罪过罪过,陈景恪连忙心中默念,这想法太对不起福清了。
&esp;&esp;做人要专一。
&esp;&esp;满脑子跑了一会儿火车,他才说道:“娘娘一语见地,太后能掌权,重在得人。”
&esp;&esp;“宣太后能成为第一个执政太后,全是因为一个人,为她创造了条件。”
&esp;&esp;马皇后想了一下,道:“秦昭襄王?因为他年幼,才给了宣太后执政的机会。”
&esp;&esp;陈景恪摇摇头,道:“不,是另一个人,一个您绝对想不到的人。”
&esp;&esp;这时,屋外传来一个声音:“什么绝对想不到的人?”
&esp;&esp;话音刚落,一个人影龙行虎步的走进来,正是朱元璋。
&esp;&esp;后面还跟着朱雄英。
&esp;&esp;“参见陛下,参见太孙。”
&esp;&esp;众人纷纷行礼。
&esp;&esp;朱雄英悄悄的挪到徐妙锦身边,露出讨好的笑容。
&esp;&esp;他自以为自己做的神不知鬼不觉,殊不知大家都看在眼里,只是懒得揭穿他而已。
&esp;&esp;换在别的家庭,他这么做大概率要被指责。
&esp;&esp;但朱家,懂的都懂。
&esp;&esp;朱元璋坐下后,笑道:“你们在聊什么呢?”
&esp;&esp;马皇后就将方才的话题说了一遍:“刚才正聊到,谁才是为宣太后主政创造条件的那个人。”
&esp;&esp;朱元璋笑道:“那肯定是秦惠文王啊,若没有他的宠信,也就不会有宣太后。”
&esp;&esp;马皇后却并不赞同:“秦惠文王时期,宣太后只是宠妃,连王后都不是。”
&esp;&esp;“秦惠文王薨逝之后,宣太后都被赶到儿子的封地去了……”
&esp;&esp;“若非秦武王逞强举鼎而亡,后面也就没她们娘俩的事儿了。”
&esp;&esp;朱元璋想想,确实如此:“既不是秦惠文王,也不是秦昭襄王,那总不能是秦武王吧?”
&esp;&esp;“小子,别卖关子了,快说是谁。”
&esp;&esp;陈景恪这才揭晓答案:“是商鞅。”
&esp;&esp;众人都很惊讶,怎么都没想到,会是商鞅。
&esp;&esp;朱元璋问道:“商鞅当政的时候,宣太后还没嫁到秦国吧?”
&esp;&esp;“你不会是想说,他留下了什么后手吧?”
&esp;&esp;陈景恪很清楚他们为何会这么想,不站在历史角度分析,还真无法将两件事情联系到一起。
&esp;&esp;“这就要从太后的出身和制度,两个方面来解释了……”
&esp;&esp;“咱们先说说太后的出身问题……”
&esp;&esp;“太后想要掌权,就要任用自己信任的人。”
&esp;&esp;“其实说白了,就是娘家人,常人口中所言的外戚。”
&esp;&esp;“没有外戚执掌要害部门,执行她的意志,就算她有再大的本领都没用。”
&esp;&esp;“宣太后也是靠着‘四贵’,才成功掌控国家大权。”
&esp;&esp;“就连武则天,都要重用武三思等人,就是这个原因。”
&esp;&esp;“但先秦时期列国频繁联姻,一国之主的后宫,大多都是他国贵女。”
&esp;&esp;“能当上王后、太后的,基本都是他国公主、贵女。”
&esp;&esp;“所以,外戚也是他国的贵族乃至王族。”
&esp;&esp;“这些人,在本国有权有势,很少有愿意到外国去任职的。”
&esp;&esp;“就算他们想去,也会受到那个国家的贵族的集体攻击。”
&esp;&esp;众人不禁点头,这个角度看起来确实没什么问题。
&esp;&esp;不过朱元璋却提出了质疑:“那宣太后为何可以任命自己的兄长和弟弟。”
&esp;&esp;陈景恪说道:“这个问题问题的好,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先秦制度和商鞅了。”
&esp;&esp;“商鞅变法之前,各国阶级固化,职位多为世袭。”
&esp;&esp;“大司马的儿孙才有资格当大司马,大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