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不管纳哈出那边出了什么问题,大明的军队突然出现,并包围了开京这都是事实。
&esp;&esp;现在问题来了。
&esp;&esp;怎么办?
&esp;&esp;打?他没那个胆子。
&esp;&esp;投?更不可能。
&esp;&esp;那么,能不能派人去和明军洽谈呢?
&esp;&esp;就在他惶恐不安的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
&esp;&esp;他就是门下侍中赞成事、六道都巡察使崔荣,一个能在威望上和李成桂相抗衡的人物。
&esp;&esp;和李成桂出身低微不同,他出身贵族之家,曾因抵抗倭寇入侵而成名。
&esp;&esp;后因为政治原因被放逐,离开了权力中心。
&esp;&esp;等辛禑登基,他重新进入权利中枢成为宰相。
&esp;&esp;名义上职务甚至还在李成桂之上,但实际权力比起掌握军权和财权的李成桂,还是要差很多。
&esp;&esp;关键是,此人是标准的高丽野心家,既不尊北元,也不尊大明。
&esp;&esp;他想做的是吞并辽东,与大明、北元相抗衡。
&esp;&esp;只是以前他是高丽的少数派,且形势所迫也不敢过于表露自己的政治主张。
&esp;&esp;所以表面看他就是坚定的王党。
&esp;&esp;现在开京被围,他觉得时机成熟,立即进宫劝说辛禑。
&esp;&esp;大明狼子野心,绝不会轻易放过你,现在唯有抵抗一条路走。
&esp;&esp;“大明劳师远征,必不能长久……只要我们拖到冬季到来,他们只能撤退。”
&esp;&esp;辛禑也不是蠢人,被他这么一说也坚定了信心。
&esp;&esp;于是将开京的军队全部交给他,让他主持防务。
&esp;&esp;掌握大权的崔荣立即就下了戒严令,再敢言投降者斩。
&esp;&esp;并下令动员全城力量进行防守。
&esp;&esp;一开始心向大明的那些人还不信,依然我行无素。
&esp;&esp;然后崔荣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决心——杀。
&esp;&esp;一天之内数百人被杀,十几家累世贵族被清洗。
&esp;&esp;这么做的效果确实很明显,开京顿时就只剩下一个声音。
&esp;&esp;颇有一种上下一心共抗强敌的架势。
&esp;&esp;正常情况下,他这么做确实没有什么问题,但是……
&esp;&esp;崔荣眼见大明围而不攻,也猜到是在等援军。
&esp;&esp;不过这也正如了他的意,他也想等援军。
&esp;&esp;之前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会受到攻击。
&esp;&esp;大部分军队,都被调往辽东战线进行防守。
&esp;&esp;再加上镇守各个要地的军队,开京守军也就两万余人。
&esp;&esp;靠这些人,想击退城外四万明军很难。
&esp;&esp;但用来防守却绰绰有余。
&esp;&esp;在他想来,他守住开京,李成桂在外组织大军反攻,早晚能将大明赶出去。
&esp;&esp;只是……
&esp;&esp;当冯胜率领陆军抵达开京城下,当纳哈出和李成桂两人集体出现劝降,开京炸了。
&esp;&esp;崔荣简直不敢相信这个结果,纳哈出降了也就算了,你李成桂浓眉大眼的家伙竟然也叛变了?
&esp;&esp;可他毕竟是经历过大风浪的人,很快就稳住了心神。
&esp;&esp;立即下令全城戒严,没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离家。
&esp;&esp;同时还命令军队,严密监视亲大明人员,防止他们内外勾结。
&esp;&esp;他的处置不可谓不快。
&esp;&esp;然而,他还是低估了大明千人使节团,带来的影响。
&esp;&esp;于是他死于部下背叛。
&esp;&esp;亲大明分子从家中涌出,接管了开京兵权,将崔荣及其心腹抄家灭族。
&esp;&esp;随后冲入王宫,将高丽王辛禑擒获,然后打开城门迎接王师入城。
&esp;&esp;高丽就此灭国。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