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2章(1 / 2)

&esp;&esp;徐京何缓声道:“北越一战后,大梁名扬四海,从前边境蠢蠢欲动之人,皆换了副姿态。”

&esp;&esp;“朝中兵马未变,有所精进的只有武器。”徐京何轻抬眸,目光幽远:“臣倒是想问,今日站在朝上的诸位,有谁曾为兵部立下过这等功劳?”

&esp;&esp;满朝官员,谁有资格说施元夕不行?

&esp;&esp;徐京何目光所及之处,无人能正面回答他的话,他收回目光,淡声道:“兵部侍郎一位,非施大人莫属。”

&esp;&esp;此后,朝上保持缄默的大部分官员,皆是开口道:“皇上英明。”

&esp;&esp;这世上,没有任何道理,可以压过绝对的事实。

&esp;&esp;尤其,施元夕那方不仅占着道理,还持有能荡平一切反对之言的强势武器。

&esp;&esp;事情落定,当天夜里,谢郁维便召集所有官员,于府中议事。

&esp;&esp;周瑛态度强势,施元夕又占尽优势,此事没了回旋的余地,在场的官员脸色都算不得好看。

&esp;&esp;谢郁维神色倒还算平静。

&esp;&esp;在牵头世家针对布防一事前,他们就知道周瑛一方对兵权、武器及兵部之事有着天然优势。

&esp;&esp;施元夕升任兵部侍郎,倒也算是在意料之中。

&esp;&esp;他抬头看向屋内的其他人,缓声道:“布防一事仍可继续推进。”

&esp;&esp;就算施元夕入了兵部,顶上仍旧有顾安仲坐镇,场面对他们来说还不算太坏。

&esp;&esp;更重要的是……

&esp;&esp;“周太后临朝时间尚短,手中最为得力之人,便是施元夕。”准确的来说,是施元夕参与之事太多,又立下众多功劳。

&esp;&esp;她在翰林院中担任的官职,只算作天子近臣,没有直接掌权。

&esp;&esp;换句话说,就是周瑛手底下也只有这么一个施元夕,她领了兵部侍郎一职,便没办法涉足其他。

&esp;&esp;朝中空缺的,可不只是一个兵部侍郎。

&esp;&esp;谢郁维想要的,是借由这件事,让谢家的人,顺理成章地掌握实权。

&esp;&esp;他眼眸深沉,开口道:“谢氏之中,已有几人任期已满,择日便会折返回京。”

&esp;&esp;“六部之中空缺众多,其中重点,当属吏部。”

&esp;&esp;王瑞平为首,底下也还有吏部侍郎的位置。

&esp;&esp;谢郁维的意思,是要将他的亲二叔谢毅,推上吏部侍郎之位。

&esp;&esp;另有,一直空缺着的刑部尚书一位,他也有了其他的想法。

&esp;&esp;徐京何已经表明立场,那此后行事,便无需顾虑江南徐氏,朝中重臣众多,没道理人人都得要避开刑部,让徐京何一人独揽大权。

&esp;&esp;谢郁维抬头,看向在场官员,沉声道:“刑部尚书一位,当出自世家。”

&esp;&esp;与世家来往,不能一力打压,世家重利,他便抛出个他们无法拒绝的条件。

&esp;&esp;谢郁维眼眸闪烁,道:“无论诸位打算推举谁人担任刑部尚书一位,谢家都会鼎力相助。”

&esp;&esp;他抬手,将身边的东西打开,往前推了些许。

&esp;&esp;书房内灯火通明,官员们皆能将此物看得清楚。

&esp;&esp;是中书省的印章。

&esp;&esp;这就是谢郁维的诚意。

&esp;&esp;那天以后,谢府门庭若市,来往之人众多。

&esp;&esp;原本还在观望的世家,纷纷按耐不住,主动与其相商。

&esp;&esp;谢郁维在谨慎考量后,选定了其中一人。

&esp;&esp;刑部与其余几部不同,能在刑部任职的官员,都必须熟知大梁律令,符合这个条件,行事又还算稳妥的人,只有一两位。

&esp;&esp;反复考量后,终是选定一人。

&esp;&esp;此人乃是平西巡抚,今岁已有四十,其背后的世家门阀,在京中也算是颇有手段。

&esp;&esp;各方面都符合谢郁维的要求。

&esp;&esp;两边达成一致后,谢家先一步出手,在吏部之事上大做文章。

&esp;&esp;吏部中,本就有着不少官员与谢家有关,蒋谭明倒台后,朝中清算了一批人,可仍旧保留许多官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