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对了,鹿溪你那个朋友现在在哪个地方上大学?”朱敏此时问道。
&esp;&esp;“在浙省。”姜鹿溪道。
&esp;&esp;“浙省啊,那都属于南方了,别说我说话直,作为过来人听我一句劝,鹿溪你也早点与他分了吧,你们估计也是高中的时候谈的,异地恋谈不长,而且现在我们学校那么多优秀的学生追你,杨学长不也对你有意思吗?从你老家出来的那个男生,应该比不上杨学长吧?杨学长长得又帅,家世背景也不错,他家就在燕京,你要是大学毕业后能嫁过来在燕京落户,那可就一辈子吃穿不愁了。”朱敏此时说道。
&esp;&esp;宿舍里每个人从哪来的,除了姜鹿溪外,她们各自都是了解的。
&esp;&esp;在华清大学里,一是问高考时的成绩,二就是看出身了。
&esp;&esp;而出身,就是看是哪个地方的。
&esp;&esp;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esp;&esp;是城市,还是农村。
&esp;&esp;在华清这个卧虎藏龙的学校里,一些大城市出来的孩子,有很大概率背景都不一般,因为跟草根出身考上华清大学的学生相比,家里有身份有背景有钱的考上来的更多。
&esp;&esp;在几年之后有一份关于燕大的生源报告。
&esp;&esp;在16年,燕大新生招生名额是3363人,而其中农村出身的学生占比只有163,在这个农村远大于城市的中国,农村出身的学生只有490人。
&esp;&esp;而这,还是因为16年有对农村优待的筑梦计划,因为筑梦计划照顾进来的310人,如果没有筑梦计划,那将这490人减去310人,在这三千多人中,农村出身的学生只有180人。
&esp;&esp;也就是说,一百个学生当中,只有六个是农村出身的学生。
&esp;&esp;华清比之燕大,更要严重。
&esp;&esp;所以,这便是为什么,安城教育局会对姜鹿溪如此重视了。
&esp;&esp;在安城这样的小城,出现一位姜鹿溪这样的学生,实在是太过稀有了。
&esp;&esp;她们是知道姜鹿溪是安城的人。
&esp;&esp;如果说在一年前,她们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城市。
&esp;&esp;最近知道这个城市,是因为程行的作品。
&esp;&esp;而在知道这个城市之后,她们便知道,这是徽北一个很偏僻也很落后的城市,城市的gdp在徽北都属于垫底倒一倒二的那种。
&esp;&esp;在这种小城出来的人,肯定是很穷的。
&esp;&esp;因为姜鹿溪有多穷,她们都知道。
&esp;&esp;……
&esp;&esp;第286章 值得
&esp;&esp;在她们四个人中,姜鹿溪来自安城,段茵来自燕郊,魏珊是正儿八经的燕京人,而朱敏跟姜鹿溪一样,都是来自很贫穷的地区,她是来自南河省的济源。
&esp;&esp;如果说别的城市,每年高考,都有好几个考入华清或者燕大的学生的话,那朱敏就是他们那里惟一一个在高考时考入华清大学的学生。
&esp;&esp;济源作为四渎之一济水的发源地,虽然还是上古时期夏少康的都城和愚公移山的地方,但这座城市比安城还要穷,是南河最穷的一座城市。
&esp;&esp;对于朱敏来说,考上华清完全不是为了什么梦想。
&esp;&esp;她考上华清,为的就是日后能赚到钱,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esp;&esp;在济源生活了十几年的她,见过父母三十多岁就已经被岁月摧残的不成样子的她,要说梦想,此生最大的梦想就能走出济源,在一个大城市里落户。
&esp;&esp;她的父母十六岁就结婚了,十七岁就生下了她。
&esp;&esp;现在才不过三十五岁,但已经老的像城里那些五六十岁的一样。
&esp;&esp;来到燕京之后,见到过燕京的繁华。
&esp;&esp;朱敏现在最大的梦想,可能就是找到一个燕京的男朋友,然后在燕京落户成家。
&esp;&esp;因此,在见到过燕京的繁华,见到过华清那些更加优秀的男生之后,她在高中谈的那个男朋友,在学校里成绩确实也很好,除了她之外是最好的了,这次高考也考上了很不错的武汉大学,相比于农村出身的她,在市里长大的他家庭条件也不错,但这些不错,或者是这些优势,在燕京,在华清,就荡然无存了。
&esp;&esp;所以,她劝姜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