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好,新官上任三把火。只是低调的闭门开会,私下里传达指示,也忒没气势了。”
主要是张武想跟着威风一把,但林坐馆却在赵彩姬家里闭门不出,很少出去。
林大官人斥道:“不懂就别胡言乱语,脑子有病才高调!”
这种事想想就知道,禁是不可能禁绝的。工作性质其实只有一点,那就是糊弄上级。
如果亲自上一线,肯定能碰到犯禁的,抓还是不抓?
如果抓了平白得罪人,如果不抓又会被海瑞当成渎职。
所以林大官人仔细想过后,既然承担了这样差事,高调就是给自己找麻烦,别人不知道自己存在才是最好。
几百年的经验在这里摆着,关起门来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那是最稳妥不过了。
当然,如果谁被举报,那就不能怪他林泰来了,是被举报的人自己做人不周到。
最后林大官人总结说:“圣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就算当到了首辅,做事也是这个路数!”
如果不是左右护法张家兄弟忠诚可靠,准备长久使用,林泰来才懒得如此费心教导。
又过两日,林大官人在赵彩姬家里静极思动,便出门去兵部报名。
秦淮旧院距离皇城那边并不远,往东边走不到半时辰就是。
路上要经过一个著名景点,就是内秦淮河最东头高处的板桥,也叫长板桥。
据说在板桥上居高临下,能看到不少美丽风景线。
但林泰来站在桥上扫了几眼,只见下面旧院街区行人稀少,更不要说沿街走动的美人了。
而桥下本该往来如织、承载着欢声笑语的水面画舫,也不见了踪迹。
林大官人不禁长叹道:“百业萧条,谁之过也?”
张家兄弟差点就说,有胆量去海青天面前抱怨去。
武举考试报名也很简单,本身考生不多,手续也没那么复杂,早晨出发上午就办完了。
离开兵部后,林泰来就向城北而去。
张家兄弟连忙问道:“这又是去哪里?”
林大官人答道:“趁着现在没事,先抱大腿去!”
张家兄弟很奇怪,林坐馆不是正躲着海青天么,今天怎么又想送上门?
往北一直走就能到都察院,这条路已经走过两次了。在张家兄弟心目中,林坐馆所说的大腿只能是海青天。
“不是海青天!”林泰来又说:“一条比海青天更粗的大腿!”
张文不太相信:“我读书少,坐馆休要唬人!如今南京城里,谁能比海青天更厉害?”
论权势来说,当然兵部尚书最厉害,论品级来说,当然魏国公最厉害。
但是在人们的心目中,肯定很朴素的认定是海青天最厉害,这就是民望。
林泰来很自信的说:“当然是有的,就在国子监里!”
这下连没有张文聪明的张武也觉得,坐馆这又是把他们当傻子忽悠了。
国子监那种扑街地方,怎能可能比海瑞厉害。
大明朝早期人才稀缺,国子监还是很厉害的,监生肄业后比进士没差多少。
但越往后国子监地位越差,现在监生地位连举人都不如,和进士相比更是天上地下。
京师国子监都不行,更别说摆设一样的南京国子监了。
当今南京国子监连个正官祭酒都没有,一个叫赵志皋的六十二岁从五品扑街翰林兼任南京国子监司业,掌国子监事。
所以听到国子监,张家兄弟都以为林泰来是在开玩笑,随口拿国子监调侃。
但是向北走的路上,林泰来忽然转了个弯,真就打听着路,向南京国子监而去。
南京国子监管理十分松散,大门集贤门连个守门的人都没有,就让林泰来直直的走了进去。
明伦堂东西两个侧房,分别是祭酒和司业的公房。
林泰来观察了一下,东侧公房门外站着个杂役。
便上台阶走了过去,并对杂役递上了事先写好的名帖,开口道:“右都御史海公刚峰属员林泰来求见赵翰林。”
海瑞的名头实在太好用了,那杂役没有耽误,立刻就进屋禀报去了。
然后也没怎么等待,又被引进屋去。
张家兄弟只觉得坐馆失心疯了,他真是来国子监拜访人的?
林泰来进了房间后,便看到公案后面坐着个老人,就是左春坊左谕德兼南京国子监司业赵志皋了。
如果只说官职,似乎还是很厉害的,左春坊左谕德兼国子监官,绝对的翰苑清流。
但再看年龄,已经六十二了。六十多岁的从五品,还是南京官,能有什么前途?
而且赵志皋是隆庆二年的榜眼,老师是高拱,势力早不知被清洗几遍了。
所以从任何角度来看,赵老翰林这模样必定是老扑街,官场之路走到头了,已经是官场上的冷板凳非主流。
“海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