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亲历了无数次,但每次看到反应炉的时候,研究员们还是会感到惊奇。科学加玄学,无法解释的能量交换,但又扎扎实实能把不同品种的植物融合,要不是亲眼见到,谁能相信呢?!
“梭变2号,农场已经找适合的土地试种了。”
张教授笑着将厚厚一叠材料递给宁小统。
“第一批梭变玉米预计三个月后成熟,农研院想全部做种测试二代性状,问问你的意见。”
“他们说了,会把种植记录实时传递过来,发到你的邮箱。其中那几株优良品会单独栽种,农研院希望它的性状能维持超过三代,你同意吗?”
同意,当然同意。
宁小统点头。
他的实验材料和设备都是农研院出的,实验产出的玉米种农研院也价付了款,人家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他翻了翻手中的资料,发现竟然是已经测定完成的融合反应量化表,后面还附有各种方案可能出现的组合属性,顿时大喜过望。
“我们只能帮你到这儿了,接下来的战斗要你自己来打。”
张芸教授笑着摸了摸宁小统的头。
“祝你成功。”
宁小统,踌躇满志,热血上头。
这大概是他生平第一次被寄予厚望,虽然略有点压力山大……可是没关系,统的压力就是动力,而且统现在还有了秘密武器。
嘿嘿嘿……宁小统看向一旁的大型计算机。
张教授可不是空手来的,她带来了最新研发出来的大数据计算平台。苏杭师兄根据宁小统的需求,特别编写了一个育种融合炉模块,并将他们这些天的实验数据全部导入,可以进行确定规则下的模拟实验。
当然,规则也是他们根据每次反应吐出来的报告总结的,未必完全正确。
可随着数据不断被写入,规则的调整也会愈发精细,总比宁小统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乱撞强。
今天他要做的,是大豆育种的模拟。
这也叶柳娜的请求。
叶师姐研究大豆育种13年,对大豆生长的每个关键点都知之甚详,毕生夙愿就是能帮助家乡重现大豆产区的辉煌。
是以她到达农场后,她就利用自己兼任农场学校老师的便利,时不时在课上给宁小统潜移默化地讲大豆的历史和常识,鼓吹大豆之于华国人的第一重要性。
第环段任务的第一节是要种植两种豆科油料作物。叶师姐的苦心没有白费,已经被洗脑成功的宁小统毫不犹豫地先选择大豆育种,直让一旁的苏杭追悔莫及。
他蹲地上,“啪啪啪”地拍大腿,瞅着叶柳娜一脸控诉。
“太狡猾了啊你太狡猾了!竟然上课的时候夹带私货,你这师德作风有问题啊!”
叶柳娜送了他个大白眼。
“狭路相逢,愿赌服输。”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不也跟小统讲了不少花生好吃花生糖好吃花生糕好吃之类的么?”
“你就知道说‘好吃’俩字,换个形容词你都不会用,一点诱惑力都没有。我告诉你苏杭,你输就输在没文化还没格局。我们统统是那种听到吃就跟人走的傻小孩吗?统统的志气高着呢!”
叶柳娜一扭身,满脸倨傲地走了。只留下败犬苏杭在原地懊恼。
可恶!好吃就是好吃啊!这年头说大实话都没人信了吗?!
早知道当年好好学学写作文了,也不至于十年后还被人开嘲讽!
师兄师姐之间的明争暗斗宁小统半点都没觉察,他现在正沉迷于模拟融合推演中,不可自拔。
这玩意就像游戏中的卡牌组合啊!不同的顺序不同的时间能达成不同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按需求定制方案。
根据叶老师的建议,宁小统决定先从改良大豆根瘤菌开始。
这是一次尝试性实验,一方面是要选定主材,另一方面也要验证一下模块方案的可行性。初步的打算是将根瘤菌样本作为主材放进反应炉进行融合反应,融合反应的对象是梭变1号的耐寒耐寒耐盐碱的属性。
虽然是尝试性实验,但实验的难度其实一点也不低。根瘤菌是真菌,与梭变土豆的差异远比草木本之争远多了。更别说真菌并非植物,符纹对它起不起效都不确定,真是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
叶老师说他是异想天开,但宁小统执拗,偏要试试看不可。
如果实验成功,那他就拥有了增加固氮量的新辅材,这东西不但能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蛋白质量,还可以后续应用在花生、紫云英等作物上,实现种植的经济效益。
统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宁小统打开反应炉,又从实验室的搬出一保温箱的根瘤菌培养片。
把系统上交给国家的好处之一是资源大倾斜,再也不用自己跑去野外挖梭梭或者沙棘,农研院的冷链运输车会送来各品类植物样本,只有想不到没有找不到,而且还保质保量。
宁小统开始逐一浏览各菌种的介绍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