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朱雄英眼睛一亮,高兴的道:“我懂了,乡官有朝廷支持,实力更强。”
&esp;&esp;“士绅宗族就要巴结他,而他必须听朝廷的。”
&esp;&esp;“否则朝廷将他的官职罢免,他就一无所有了。”
&esp;&esp;“士绅宗族以他为首,而他听朝廷的。”
&esp;&esp;“也就意味着,朝廷可以通过乡官,去管理士绅宗族。”
&esp;&esp;朱元璋插话道:“虽然不准确,但也差不多了。”
&esp;&esp;“乡官存在的本身,就是在分士绅宗族的权力。”
&esp;&esp;朱雄英点点头,又提出一个问题:“既然乡官是在分士绅宗族的权力,会不会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啊。”
&esp;&esp;陈景恪摊摊手,道:“无所谓,他们若反对,将直接面临整个文官集团的打击。”
&esp;&esp;“都不用朝廷出手,文官和读书人就能将他们给镇压了。”
&esp;&esp;朱雄英疑惑的道:“啊,为什么?”
&esp;&esp;陈景恪说道:“你想想大明有多少个乡镇,若设立乡衙门,要增加多少个空缺。”
&esp;&esp;“这些空缺将由谁来填补?”
&esp;&esp;朱雄英下意识的回道:“读书人……”
&esp;&esp;“我懂了,一下子增加上万个空缺,就有上万读书人可以做官。”
&esp;&esp;“谁敢反对,谁就是他们的生死仇敌。”
&esp;&esp;听到一下子多出上万官职,再加上配套的吏员,就是数万人。
&esp;&esp;朱元璋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这是一笔庞大的开销啊。
&esp;&esp;“如果设立乡衙门,朝廷就要多出几百万贯的支出啊。”
&esp;&esp;陈景恪说道:“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esp;&esp;朱元璋缓缓点头,确实很值。
&esp;&esp;每年多支出几百万贯,就能将手伸向乡村,怎么看都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esp;&esp;而且一旦这个制度成熟,每年能为朝廷创造的收入,恐怕都不止几百万贯。
&esp;&esp;一个衙门怎么为朝廷创造收入?
&esp;&esp;别的不说,仅仅是赋税一项就足够了。
&esp;&esp;以前皇权不下县,地方上具体有多少亩地都无法统计上来。
&esp;&esp;哪些人隐瞒土地不上税,朝廷也不知道。
&esp;&esp;有了乡衙门,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esp;&esp;随便查出点被隐没的土地,都够养活这些乡官的了。
&esp;&esp;陈景恪说道:“其实也可以不用花朝廷一分钱,给乡衙门划几百亩职田。”
&esp;&esp;“官吏的俸禄、衙门的经费,全都从职田出。”
&esp;&esp;一个乡划出来几百亩地当职田,说起来也确实不多。
&esp;&esp;但……
&esp;&esp;朱元璋连连摇头:“太多了太多了,几百亩田一年的产出,都够一个县衙使用了。”
&esp;&esp;“乡衙门岂能给如此多的俸禄。”
&esp;&esp;陈景恪很是无语,洪武年间的俸禄,不提也罢。
&esp;&esp;他早就想和朱元璋说说这个事儿了,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esp;&esp;既然谈到这里了,就好好说道说道吧。
&esp;&esp;别管能不能说服他,至少先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
&esp;&esp;一次不行就两次,实在不行就只能等,朱标或者朱雄英掌权再说了。
&esp;&esp;“陛下,有没有一种可能,不是乡衙门的俸禄太高。”
&esp;&esp;“而是县衙府衙布政司衙门,乃至百官的俸禄太低了。”
&esp;&esp;朱元璋脸一黑,道:“你想说咱苛待百官?”
&esp;&esp;如果是刚进入皇宫那会儿,陈景恪已经吓的腿发软了。
&esp;&esp;现在吗,习惯了。
&esp;&esp;“陛下,咱们说好的不生气。”
&esp;&esp;朱元璋问道:“咱生气了?乖孙,你给咱评评理,咱生气了吗?”
&esp;&esp;朱雄英重重点头,道:“没有,皇爷爷怎么会生气呢。”
&es
精彩书屋